孩子犯錯,你需要這麼生氣嗎?三招帶你冷靜面對情緒
這件事,真的值得你這麼生氣嗎?
今天跟孩子在看一本叫《我家是動物園》的書,聊到自己像什麼動物。
他說他是樹懶,因為媽媽都說他總是慢吞吞、不自動自發媽媽則是大猩猩,無時無刻都在罵他,很喜歡吼叫(?
我問他,媽媽通常會因為什麼事情念他呢?
他說:「很多呀!」
像是我字寫歪、不小心打翻水、玩具忘記收、鞋子脫下來沒有擺整齊…
孩子的眼睛裡滿是哀傷及恐懼想想好像真的是這樣…
很多時候,孩子做了某件事,比起這件事帶來的後果,他反而更擔心爸媽的情緒。
畢竟爸爸媽媽暴怒的程度,常常會比事情本身嚴重很多。
例如:
鞋子沒放整齊,彷彿會影響地球自轉
水打翻了,跟看到世界級洪災沒兩樣
字寫歪,好像孩子從此就會萬劫不復
其實仔細思考,很多問題本身都是小事,只是我們的情緒把它放大了。
然而這樣,對事情真的有幫助嗎?
面對孩子犯的錯,收拾情緒三步驟:
1. 先冷靜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應該陪孩子一起思考解決辦法,而不是讓問題變得更複雜。
可以先深呼吸,捫心自問:「這件事情,真的值得我發這麼大的脾氣嗎?」如果很久以後回想起來,會覺得這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的話,那其實現在也不需要反應這麼大。
2. 找方法
提供孩子小技巧或幫助他養成習慣,比責備他更有意義!
例如:「我們試試把身體坐正、紙轉一下,看看會不會寫得更整齊?」而不是「字要寫正有這麼難嗎?」;或者「記得玩具玩完後,要讓它回家找爸爸媽媽喔!」而不是「你怎麼每次都忘記啊!我叫你收玩具要叫幾次!」
3. 多鼓勵
人都會犯錯,比起要求孩子立刻做到完美,養成他願意持續改進的動力更重要。例如寫字,孩子掌握技巧後,自然會隨著練習寫得越來越工整。
但如果每次他寫歪就換來嘮叨和責備,他可能連寫字的興趣都沒了。記得在孩子學習過程中多誇獎孩子,像是「你已經進步很多了,再多試幾次就會更好!」而不是「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事還做不好?」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有無數的小錯誤和不完美,但這正是他們學習的機會。
我們的情緒和反應,是決定他會不會繼續勇敢嘗試的關鍵唷!讓我們一起為孩子創造一個充滿愛與理解的學習環境吧
語言治療師設計的教具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