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不愛講話?先創造溝通需求

2022-05-31



孩子的一指神功

「我的孩子很不愛說話,整天講最多的是阿嬤、媽媽,或是嗯。」

臨床上,常聽到家長說小孩很聰明、都聽得懂,但就是惜字如金,不願意開口。​​


詢問家長孩子如何表示要或不要時,家長回答「他都用比的」,再追問「那不要的話呢?」家長說「哭或是推開」。​​

「家裡成員有阿嬤、媽媽跟他三個人嗎?」​

「還有爸爸跟阿公」​

「會叫爸爸跟阿公嗎?」​

「很少,爸爸去上班,阿公大部分都在看電視。」​​


|培果延伸閱讀:大雞慢啼,長大就好了啦!真的嗎?




聽起來小孩的確是很聰明,他已經發展出自己的溝通策略了。​

透過上述對談,可以大致勾勒出孩子在家的溝通方式,不要叫爸爸或阿公,因為爸爸不在家,阿公不好使喚。​

「媽媽/阿嬤」→ 一指神功 → 拿對了 → 「嗯」。​

「媽媽/阿嬤」→ 一指神功 → 拿錯了 → 哭或是推開。​​




孩子有溝通需求嗎?

在希望孩子開金口之前,我們要先知道,他說不說話跟他是否有「溝通需求」有關!

從前教科書上都說忽視或疏於照顧,會造成孩子語言發展遲緩,​但現在應該把「過度照顧」一項也補充進去。

​有時家長都做好好的,孩子沒有溝通的動機,​手指像魔法棒,什麼東西都點點點就有了,根本不需要開口。​​




這樣創造溝通需求

那麼,到底要如何誘發溝通,創造溝通需求呢?​我們根據各文獻及臨床經驗,統整出八個方法,並舉例說明。​



興趣引誘

. 在孩子面前,吃孩子喜歡的食物並提供口語或手勢示範(給我) 讓孩子模仿,慢慢褪除示範,直到孩子可自己表達。

. 吹泡泡,吹完旋上蓋子,再拿給孩子,誘發其說開、打開等。



假裝忘記

. 吃東西時,不主動提供餐具,讓孩子自己提出需求。 

. 逐一發東西給大家,假裝漏掉孩子的那份,讓其自行反應。

. 刷牙時,只拿了牙膏給孩子,假裝忘了牙刷,讓孩子提醒家長。 



尋求協助

. 把孩子想要的東西放在看得到、拿不到的地方,等孩子主動要求幫忙。

. 將聲光玩具的電池拔起,等待孩子自行尋求協助。



傳話高手

. 請孩子叫爸爸吃飯,或問姐姐要喝什麼飲料。

. 給孩子東西,要他幫忙分配給其他小朋友。

. 點餐時要孩子自己跟老闆說要點什麼,或比出要買的東西。



出乎意料

. 幫孩子穿襪子時,把手套穿在孩子腳上,讓孩子自行反應穿錯了

. 給孩子不成對的襪子,讓他自己表達疑問,並要求交換。

. 給孩子不是他要求的東西,讓孩子主動提醒拿錯了,並重述自己要的東西。



分次分批

. 讓孩子吃小饅頭,一次只給一顆,鼓勵孩子說還要。

. 讓孩子玩能分成小單位的玩具如積木、拼圖,一次只讓孩子拿一塊,促發孩子說再一個。

. 幫忙推盪鞦韆時,推一下便停止,誘發其表達再推一下。



創造規律

. 每次爬樓梯,都帶著孩子數有幾階樓梯。

. 每次拋擲紙飛機前,都說「1、2、3 出發」重複幾次後,改只數「1、2」讓孩子接續。

. 吃完飯,總是說吃飽了、好好吃之後改只說吃飽了,讓孩子接說好好吃。



打破規律

. 把孩子習慣放在某處的玩具,改放到其他地方,等孩子主動詢問。

. 拿不是孩子固定用的東西給他如:原本用湯匙,改給筷子;原本都拿小書包,改給大人的包包,讓孩子要求更換。


 


創造溝通需求之後

順利引起孩子的溝通欲望後,必須準確拿捏時機給予回饋,家長做出行為​後 → 給予期待及鼓勵的眼神​等待孩子回應。 ​

Ο 若孩子出現動作、手勢或聲音等反應時,立即滿足孩子的需求。

X 如等待後孩子仍無反應,則給予口語提示(我要...)​或是示範(請其他人先講一次)


還沒有口語的孩子,可以先帶著孩子做出手勢(如拍拍自己代表我、伸手代表要)​​​讓孩子先建立起跟其他非主要照顧者也能溝通的表達方式,再依照孩子的狀況,​逐漸褪除提示、減少協助,直到孩子可以自己主動表達。


|培果延伸閱讀:原來有哭以外的選擇:寶寶手語



📢 運用上述技巧時,不需要過於刻意,避免孩子有被作弄的感受。若乘勝追擊要求再講一次,容易磨耗孩子的耐心,讓孩子受挫。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將反應與愉悅感連結,認為溝通是一件有趣、有意義的事情。​





參考文獻

​Drager, K., Light, J., & McNaughton, D. (2010). Effects of AAC interventions on communication and language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complex communication needs. Journal of pediatric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3(4), 303-310.​

Pretti-Frontczak, K., & Bricker, D. (2004). An activity-based approach to early intervention. Brookes Publishing Company. PO Box 10624, Baltimore, MD 21285.​

Law, J., Lee, W., Roulstone, S., Wren, Y., Zeng, B., & Lindsay, G. (2012). 'What Works': interventions for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with speech,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needs.​

孔逸帆, 鍾莉娟, & 楊熾康. (2012). 手勢溝通介入方案對無口語自閉症兒童溝通行為成效之研究. 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 (14), 71-103.​

張瀞之. (2013). 活動本位介入法對提升智能障礙幼兒社會技能成效之研究.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學位論文,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