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答非所問?來促進問句理解吧
「孩子常常答非所問...要怎麼教孩子正確回答問題🤔」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孩子在家練習問答?」
前面文章提及兒童的疑問句發展里程碑,而針對有答非所問狀況的孩子,其問句理解與表達練習的順序,也可按照發展歷程的先後,循序漸進地安排🎯
|培果延伸閱讀:十萬個為什麼:孩子的疑問句發展
答非所問?疑問句類型練習順序
1. 是非問句(要不要、是不是、好不好、對不對)
2. 簡單WH問句(誰、哪裡、做什麼)
3. 與物品功能有關的問句(雨傘、筆、杯子…用來幹嘛)
4. 較抽象的WH問句(為什麼、怎麼)
5. 假設性的問題(如果…)
給予提示的方式
針對答非所問的孩子,在問孩子問題時,如果孩子無法正確回答,可給予提示降低難度,待孩子慢慢瞭解怎麼回答之後,再逐步褪除提示。
例如:圖片上有個弟弟在吹蠟燭,而主要問題為「弟弟在做什麼?」可以:
🔹先描述完整句子提供示範,再問問題。如先說「弟弟在吹蠟燭耶!」後,再問「弟弟在做什麼?」
🔹問問題後給予動作提示,如嘴巴嘟嘟做出吹的動作。
🔹問問題後給予首字提示,如說「吹…」讓孩子完成句子。
🔹問問題後給予選項作為示範並限縮範圍,如說「在喝水還是吹蠟燭?」
這樣促進問句發展
另外以下也提供六個增加問句理解跟敘述的方法,如果孩子有答非所問的狀況,家長可以參考圖文進行練習:
🔸日常聊天問答
聊天時,可詢問與孩子有關的資訊,以WH-問句進行對話。此種練習隨時皆可進行,不需任何素材媒介。若孩子一開始無法回答,可先示範,如問「你等一下想去哪?」,停頓後給予選項「去公園還是阿嬤家?」讓孩子知道可以如何回應。
包含誰、哪裡、什麼時候、什麼、怎麼、為什麼等問句,可以在與孩子對話時大量練習👨👩👧
🔸故事骰子🎲
可以利用桌遊、手機app或是自製故事骰子,協助孩子瞭解人、事、時、地、物、情境等不同元素,要如何組織成句。也可在闡述完句子後,再次針對內容進行問答,加強理解。
🔸繪本圖片練習
利用故事情節進行互動問答,除了較基本的WH-題目外,可再延伸生活經驗或嘗試解決問題,讓孩子練習回應不同問句📚例如:「生日時,如果收到的禮物不是你想要的,你會怎麼做?」、「在學校遇到同學哭了,可以怎麼安慰他」等,讓孩子把故事延伸、連結日常生活。
🔸看照片描述📱
現在手機很方便,可隨時拍照記錄生活,讓孩子看圖回答問題。類似日常聊天問答,但多了照片作為視覺線索提示,協助孩子回應。
也可以藉機示範不同問法的句子,例如找出孩子與朋友的合照,示範問說「誰是你的好朋友?」、「你的好朋友叫什麼名字?」、「你在學校喜歡跟誰一起玩?」等能回答同個答案的問句,並鼓勵孩子腦力激盪想出其他問法。
🔸語意特徵分析猜謎💭
分析詞彙的相關概念,讓孩子知道各問題的回應方式。
也可以在桌上擺不同圖片,讓孩子練習發問限縮範圍,例如在桌上擺兩張圖片「馬」跟「狗」,讓孩子練習藉由問問題來限縮範圍,如詢問「牠會怎麼叫?」以區辨出目標圖片,亦可限定使用是非問句(類似海龜湯) ,如「牠的叫聲是汪汪汪嗎?」以熟悉不同問句句型。
🔸桌遊
有許多桌遊,如猜猜我是誰、你猜我猜 you guessed it、Hedbanz、可讓孩子藉由問問題跟回答問題,練習問句的表達跟理解,減少答非所問的情形。
日常問答練習的內容,可盡量貼近當下發生的事情,或符合生活情境,讓孩子容易類化。如:穿外套前先說「因為天氣好冷,所以要穿外套」,之後再問孩子「為什麼要穿外套呢?」;或是預告行程「我們等一下要去阿嬤家」後,接續問「我們等等要去哪裡?」讓孩子能有大量練習的機會,如此一來答非所問的狀況就會慢慢緩解囉!
|培果延伸閱讀:在家提升孩子語言能力的技巧
參考文獻
Cadette, J. N., Wilson, C. L., Brady, M. P., Dukes, C., & Bennett, K. D. (2016). The effectiveness of direct instruction in teaching stud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to answer "Wh-" questions.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46(9), 2968-2978.
Fahn, R. L. S.(2003).Chinese-speaking children' s production of wh-questions.Concentric: 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Linguistics,29(2),82-117.
Jahr, E. (2001). Teach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to answer novel wh-questions by utilizing a multiple exemplar strategy.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2(5), 407-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