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孩子的「愛之語」,用他最有感的方式表達愛
你有聽過愛之語嗎?原來愛要用對的方式表達,對方才能感受到唷!
「愛之語」(Love Languages)這個概念來自蓋瑞·巧門(Gary Chapman),他是人類學家,同時也是諮商師、牧師。
他認為每個人表達與接受愛的方式都不同,而孩子也不例外。了解孩子的愛之語,能幫助我們用他們最能感受到的方式來表達愛與關心。
五種孩子的愛之語
1️⃣ 肯定言語(Words of Affirmation)
需要透過言語來感受到愛,如讚美、鼓勵和肯定的話語。例如:「你做得很好!」、「我好愛你!」、「你真的很努力!」
適合:對話中常渴望聽到稱讚,對批評較敏感的孩子。
|延伸閱讀:稱讚孩子會詞窮?試試套上誇獎萬用公式
2️⃣ 精心時刻(Quality Time)
透過專注陪伴來感受愛,期待有高品質的親子時光。例如:一起讀書、散步、玩桌遊、聊天、共度一對一時光。
適合:經常拉著爸媽說「你可以陪我嗎?」的孩子。
|延伸閱讀:有二寶就退化?這樣陪大寶迎接弟妹
3️⃣ 接受禮物(Receiving Gifts)
透過收到禮物來感受到愛,不是重視禮物的價值,而是心意。例如:親手畫的卡片、小驚喜、孩子喜歡的小物品。
適合:對特別準備的禮物或紀念品特別珍惜的孩子。
4️⃣ 服務行動(Acts of Service)
透過別人為自己做事來感受愛,例如幫助、照顧與支持。例如:幫他梳頭髮、綁鞋帶、穿外套、修補心愛的玩具、幫忙整理書包等。
適合:常說「你可以幫我嗎?」的孩子。
5️⃣ 身體的接觸(Physical Touch)
透過擁抱、牽手、親吻等肢體接觸來感受愛。例如:抱抱他、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背等,增加親子互動中的肢體接觸。
適合:經常黏在身邊,喜歡撒嬌、擁抱或牽手的孩子。
|延伸閱讀:用心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有意識地欣賞孩子
如何找出孩子的愛之語?
✅ 觀察孩子如何表達愛
孩子通常會用他自己的最能感受到愛的方式,對其他人表達愛。
✔ 常對你說「我愛你」、「你好棒!」 → 肯定言語
✔ 喜歡黏在你身邊,抱抱你或呼呼你 → 身體接觸
✔ 經常說「需要陪你嗎?」擔心你無聊 → 精心時刻
✔ 會親手做小禮物或驚喜給你 → 接受禮物
✔ 常替你拿東西、搥搥背、問你需不需要幫忙 → 服務的行動
✅ 注意孩子最常抱怨什麼
孩子的抱怨其實隱藏了他對愛的需求。
❌ 「你幹嘛都講別人好棒、不講我!」 → 肯定言語
❌ 「你總是陪弟弟,沒時間陪我!」 → 精心時刻
❌ 「你都不抱抱我!」 → 身體接觸
❌ 「為什麼別人有小禮物,我沒有?」 → 接受禮物
❌ 「你為什麼都不幫我綁頭髮了?」 → 服務行動
✅ 直接詢問孩子
可以問孩子:「媽媽/爸爸做哪一件事情,你會最覺得媽媽/爸爸愛你?」
1️⃣ 我對你說:「你是最棒的!」(肯定言語)
2️⃣ 我們一起玩你喜歡的遊戲!(精心時刻)
3️⃣ 給你一個小驚喜!(接受禮物)
4️⃣ 我幫你做愛心早餐!(服務行動)
5️⃣ 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身體接觸)
孩子的愛之語可能會隨年齡變化
孩子的愛之語可能會隨時間而有變化。例如,小時候很喜歡抱抱,但長大後可能更重視肯定的言語或精心時刻。因此,記得隨時觀察和調整,讓愛一直能夠被孩子感受到、親子關係更親密💖
語言治療師設計的教具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