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語言策略跟孩子互動,但孩子沒進步?平行語的盲點
「老師我們在家有嘗試用那種類似幫小孩配旁白的方式跟他互動,可是他語言能力完全沒變好,而且反而更排斥開口說話耶!怎麼會這樣?」
有次下課,家長這麼問我。
語言互動策略:平行語
他提到的「配旁白」指的是在促進孩子語言發展的策略中,被稱為平行語(parallel talk)的方法。
意思是像在進行實況轉播一樣,講述孩子注意到的東西或正在做的事,幫助孩子認識其看到的物品名稱跟動作詞彙。
例如,當孩子在吃飯時,可以在旁邊說:「飯好香喔!用湯匙吃飯。」這樣的描述能讓孩子聽到與他正在做的動作相關的詞彙,並且更容易聯想到這些詞彙的含義。這樣孩子不僅能學到名詞(飯、湯匙),還能學到動作(吃)的表達。
平行語的盲點
盲點一:看到什麼就立刻說什麼
例如:看到飛機飛過去,興奮地跟孩子說:「好大的飛機唷!」
孩子可能壓根就不知道頭上有飛機,你突然冒出一句,孩子注意力沒有在上面,當然不可能從中學到這個詞彙。
這樣做會更好:
著重在描述孩子看到的東西、聽到的聲音、注意到的事情、在做的動作,或是可能有的感覺。
例如:
孩子笑了,你可以說:「寶寶好開心」
孩子在洗澡,你可以說:「洗香香好舒服」
孩子想把玩具盒子拆開,你可以說:「要打開」
盲點二:內容太多太複雜
有時候,我們為了求好心切,會不小心用太多複雜的句子或形容詞,導致孩子無法理解。
例如:看到孩子在喝水,便說:「水杯是藍綠色的,杯子上面還有可愛的小熊圖案,這是你最喜歡的水杯,喝水能幫助代謝,每天都要喝水。」
這麼長的句子,對孩子來說可能太複雜,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孩子,他們的語言理解能力有限。太多資訊一下子湧來,孩子可能完全沒辦法吸收,甚至會失去興趣。
|延伸閱讀: 小孩常常有聽沒懂?一件事要重複好多遍?促進孩子理解的8個技巧
這樣做會更好:
使用簡短、清晰的句子,並搭配手勢、適時停頓及語調起伏,方便孩子理解、消化。
例如:
孩子正在玩積木,你可以說:「疊(停頓)積木、疊(停頓)積木」並用手指向積木
孩子在喝湯,你可以說:「湯好燙(停頓)要吹一吹」
孩子在盪鞦韆,你可以說:「弟弟盪鞦韆(停頓)盪好高唷!(停頓)鞦韆好好玩。」
盲點三:太頻繁使用平行語
有些人會在短時間內,大量輸出語言、描述各種狀態給孩子聽,這樣可能會讓孩子不知所措。就像我們大人如果專心在做事,旁邊有人魔音穿腦般,在你耳邊不間斷地rap,也會覺得很困擾或不耐煩。
例如:看到孩子在玩球,開始不停描述:「這是球,這是紅色的球,球是圓的、會滾。這裡還有一個藍色的球,總共有兩顆球。」
孩子可能只想好好玩球,但被大量的語言刺激淹沒,感到不知所措。
這樣做會更好:
根據孩子的專注程度調整平行語的頻率,保持簡潔和適當。例如當孩子正在專注於某一個活動時,大人可以只簡單地描述一兩個關鍵詞,讓孩子能有完整的時間嘗試探索和學習。
|延伸閱讀:和寶寶這樣玩,促進語言發展:5個嬰幼兒互動技巧
參考文獻
Finestack, L. H., & Fey, M. E. (2013). Evidence-based language intervention approaches for young late talkers. In Late talkers: Language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s, and outcomes. Brookes Publishing.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