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很黏人不讓別人抱?依附關係發展
「他真的超黏的,連我上廁所也要坐在裡面看我🚽」
「而且看到偶爾才來的阿嬤還會爆哭,都不給抱,好尷尬啊!😱」
不曉得各位爸爸媽媽有沒有經歷這個階段呢?孩子需要你時時刻刻的陪伴,想換手交給其他人,去洗澡或是放鬆一下也完全無法脫身呢?
|培果延伸閱讀:一離開就大哭?分離焦慮怎麼辦?
依附關係發展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在練習感情的自我調適、自主與控制,並會慢慢建立與特定人物的情感連結,在心理學上稱為「依附關係」。依附關係會影響孩子一生的人際關係、社交互動與感情關係的表現❤️
寶寶通常會對身邊最親近的人開始建立依附關係,將親近的對象視為「安全堡壘」(secure base)🏰,以這個安全堡壘為核心,向外探索、接觸新的人、事、物。
以下為心理學家Bowlby提出的依附關係發展階段:
1. 前依附期:出生至6週
在這個階段,寶寶會以本能行為(如:哭泣、笑)來引起他人的注意力及回應。他們對於主要照顧者尚未特別的依附或偏好,俗稱誰都好的階段。
2. 依附建立期:6週~7個月
寶寶開始對能有效回應他們需求的大人發展及建立安全感。且在大約三個月大時,漸漸開始區辨主要照顧者與其他人的不同,對於主要照顧者的回應感到更輕鬆與舒適,與照顧者分開時會出現反抗行為,例如換人抱的時候會哭鬧。
3. 真依附期:7個月-24個月
開始與特定的人(通常是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建立依附關係👩👧。約七個月大時,開始出現「陌生人焦慮」的表現,嬰幼兒會害怕陌生人靠近及抗拒,以及排斥跟親近者分離。
4. 交互關係期:24個月後
幼兒兩歲後,因認知能力及語言能力提升,能夠與更多人溝通、互動,故開始可以對主要照顧者以外的人建立依附關係(如:保母或家中其他成員)。
若幼兒的依附需求能夠有效被滿足,便可以慢慢建立與人互動的安全感及信任感,並漸漸地向外延伸,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動模式。
孩子在發展的過程中,都在練習感情的自我調適、自主與控制。依附關係會影響孩子一生的人際關係、社交互動與感情關係的表現。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要如何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跟孩子建立正向依附關係呢?
幫孩子建立正向依附關係的PLACE原則
✅Playfulness遊玩:遊戲是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學習事物重要的方式。大人享受與孩子一起遊玩的時間
✅Love愛:給允愛與支持。使用正向語言,觀察並具體鼓勵孩子生活中的表現,建立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Acceptable接納: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大人也需要覺察及接受自己的狀態及情緒。
✅Curiosity好奇:抱持著好奇心,試著了解孩子各種行為背後的動機。
✅Empathy同理:同理孩子的情緒,並協助孩子將情緒表達出來。
給已經長大的孩子們
有些大人可能小時候沒有建立正向的依附關係,導致長大後在人際互動及親密關係中沒有安全感。要記得,過去發生的事情終究沒辦法改變,但未來想過上什麼樣的人生,你是有辦法決定的!
1. 接納自己:
接納自己是個重要的第一步。了解並接納自己的過去、強項和弱點,這有助於建立更穩固的自我認同。依附關係模式確實在童年形成,但要意識到主動改變這些模式絕對是可能的。建立自主權,並根據個人價值和目標來做選擇,建立更有意義的生活。
2. 覺察情緒:
隨時觀察自己的情緒,辨別這些情緒的原因,告訴自己能選擇如何因應這樣的情緒,並找到合適的調節方式,這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應對自己的感受。這有助於建立更穩定的狀態和更健康的人際關係。
3. 提高自信:
建立自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每天對自己說一些積極的話語是一種很好的開始,可以嘗試看看照著鏡子對自己說一些積極話語, 這有助於提高自尊心,把注意力擺回自己身上,並減少對他人的過度依賴。
4. 隨時調整:
在人際互動中持續學習和調整是很重要的。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並將這些反思應用於未來的互動,選擇不讓以前發生的任何事情持續困擾自己。
參考資料
Bretherton, I. (2013). The origins of attachment theory: John Bowlby and Mary Ainsworth. In Attachment theory (pp. 45-84). Routledge.
Bowlby, J., & Ainsworth, M. (2013). The origins of attachment theory. Attachment theory: Social, developmental,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s, 45(28), 759-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