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話都只聽一半?利用序列性位置效應,增進孩子記憶力

2024-10-02

孩子忘東忘西怎麼辦?試試這樣加強孩子的記憶力吧


「我每次交待小孩做事,他好像都沒辦法記得全部,忘東忘西的。」

「我發現我跟他講什麼,他都只記得第一項或最後一項,其他都不知道。」

其實上述狀況不只是孩子,就連我們也常常發生喔!


這種情形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序列位置效應」(serial-position effect),即訊息提供的順序會影響人的記憶表現,又通常第一個或最後一個會令人印象最深刻。



序列位置效應 


序列位置效應又可再分為「初始效應」及「近新效應」。


1. 初始效應:

最先接收的信息,因投入較多注意力,且有時間進行深度處理,容易進入長期記憶。

例如:剛學注音的孩子,在37個注音符號中,只記得最前面的ㄅㄆㄇ。


2. 近新效應:

最後的內容因為才剛接收,還在短期記憶中,所以我們能夠快速回想起來。

例如:考生在考前最後翻到的內容,最容易在考試時回憶;又或是請身旁一個人幫忙查單字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他可能只記得最後幾個字母cious。


​|培果延伸閱讀:好容易分心?注意力的發展跟訓練方法



利用序列性位置效應,增強記憶力


1. 開頭和結尾放重點:

開頭和結尾是最容易記住的部分,因此重要的概念要在這兩個位置多次出現。例如,當你教孩子數學概念或交待孩子事情時,先講重點,然後結尾重申一次,讓孩子對這個信息有強烈的記憶。


2. 重複及回顧:

中間的訊息往往容易被遺忘,因此要透過大量重複和回顧,來強化這部分的記憶。例如,當孩子學習乘法表時,中間的數字(如6和7的乘法)可能最難記住,因此需要在不同的時間點和活動中重複出現。


3. 訊息結構化:

結構化的訊息讓學習過程更加清晰、有條理。可以把要交待孩子的事情分成幾個明確的段落或標題,讓重要的信息變得更突出,更容易讓孩子掌握。


4. 多感官學習:

使用圖表、物品或其他輔助工具,透過各種感官結合應用,讓孩子能更有效地吸收信息。例如,在教孩子認識數字時,不僅可以用口述,還可以利用具體物品,像是積木來幫助他們理解數量的概念。


​|培果延伸閱讀: 建立合作親子關係:與孩子有效溝通的7個方法



5. 激發參與感:

讓孩子參與進來是非常重要的,互動的方式不僅能幫助孩子維持注意力,還能加深他們對內容的記憶。例如,示範如何解決問題或引導孩子進行討論,能讓學習過程變得更生動有趣。

像是教孩子如何拼寫單字時,可以讓他們用拼字遊戲來重複使用單字,也可以透過讓孩子扮演小老師,教別人這個單字,這樣不僅能讓孩子參與,還能幫助他複習。


6. 訊息結構化:

孩子的注意力有限,用實際的例子或故事能讓他們更好地保持專注,並記住關鍵內容。故事能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讓孩子容易理解和記住。例如,教孩子關於合作的概念時,可以講一個動物們如何一起解決問題的故事。


|培果延伸閱讀:碎碎念有用嗎?培養孩子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Ebbinghaus, H. (2013). Memory: A contribution to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nnals of neurosciences, 20(4), 15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