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從故事中教孩子道理?找主角長得跟孩子像的吧!

2024-07-22


故事主角長怎樣,孩子比較能從中學到道理呢?


想像有兩本故事書,內容一模一樣。

都在講愛吃糖果、討厭刷牙,最後導致蛀牙的故事,而書的目的也很顯而易見,就是在教導孩子刷牙的重要性。

但唯一的不同在於,兩本故事的「主角」不一樣。


第一本書是一隻愛吃糖果、討厭刷牙的小豬;第二本書則是愛吃糖果、討厭刷牙的小朋友。

你覺得孩子從哪本書中,比較能學到「要刷牙」的重要性呢?


答案是第二本!

比起非人類的小豬,孩子更能從有相同症頭的小朋友身上,學到應該怎麼做才好唷!


為什麼故事主角長得像孩子有幫助?


根據研究顯示,當孩子能夠與故事中的角色產生聯繫或共鳴時,他們更有可能理解和內化故事中的內涵。這是因為:


1. 相似性與模仿

根據社會學習理論,孩子更容易模仿和學習那些跟他們自己相似的角色。因此,當故事中的主角與孩子外貌、年齡或經歷相似時,孩子更容易對角色的行為和結果產生共鳴,從而從故事中學到東西。


2. 情感共鳴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共鳴可以增強記憶和學習效果。當孩子看到與自己相似的角色經歷困境時,他們更有可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其中的問題。


3. 自我投射

人們在聽故事時,會自我投射到故事中的角色。當角色與聽眾(孩子)有相似之處時,這種投射更為強烈,孩子會更專注於角色的行為和情感,進而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道德教訓。


​|培果延伸閱讀: 8招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怎麼讓孩子愛看書



怎麼讓孩子對繪本產生共鳴、從故事中學到東西?


1. 設計個性化故事:

創作或選擇故事時,要挑主角的長相、年紀,甚至性別跟特徵都跟孩子很像的。例如,如果孩子是有著一頭捲髮的小男生,那就盡量找故事中的主角也長這樣的。


2. 加入真實生活情境:

故事情節要能融入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讓孩子更容易聯想到自己的經歷。這樣可以增加故事的真實感和親近感。


3. 互動性敘事:

在講故事時,可以讓孩子參與其中,鼓勵他們發表意見,或想像「如果自己是主角」會如何行動。這種互動可以增強孩子對故事的投入和理解。


4. 強調故事主角的選擇與結果:

講完故事後,要確保孩子清楚地知道主角做出的選擇及其後果,幫助孩子理解行為和結果之間的聯繫。這樣可以加強孩子對於正確行為的認識和認同。


​|培果延伸閱讀:孩子愛說謊?要從「這種」繪本引導 



爸爸媽媽想透過繪本教導孩子道德價值(分享、誠實、幫助他人)以及行為規範(愛清潔、有禮貌、不挑食)時,可以透過上述這些方式,有效利用故事角色來引導孩子學習唷!


​|培果延伸閱讀:2024教育部最推薦的100本兒童繪本書單



參考文獻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Green, M. C., & Brock, T. C. (2000). The role of transportation in the persuasiveness of public narrativ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9(5), 701-721.

Mar, R. A., Tackett, J. L., & Moore, C. (2010). Exposure to media and theory-of-mind development in preschoolers. Cognitive Development, 25(1), 6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