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與社交的基礎:象徵性遊戲發展

2024-05-18


「我家的孩子在玩扮家家酒的時候,總是喜歡模仿爸爸翹腳看電視、吃餅乾的樣子,看得我好氣又好笑!」


玩扮家家酒的重要性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扮家家酒遊戲對於其「觀察及模仿」、「溝通能力」、「社會互動」及「組織計畫」方面的能力,都有重要的影響💪🏻


扮家家酒即為所謂的「象徵性遊戲」,孩子需要透過想像,將生活中的情境及行為呈現出來🧑🏻‍🚒而象徵性遊戲的玩法,也會按照一定的進程發展唷!

​|培果延伸閱讀:扮家家酒的酒是什麼酒!?常見兒童遊戲英文名稱



象徵性遊戲發展里程碑

以下整理學者Carol Westby提出的孩子的象徵遊戲的發展順序與歷程:


📍17-19m

自動化的象徵性遊戲,扮演內容以自己為主體,假扮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執行的生活自理活動,如:假裝喝水、假裝睡覺、拿著湯匙假裝吃飯等。

爸媽可以這樣做:將孩子日常自理活動加入與孩子互動的遊戲之中,示範假裝吃東西、假裝睡覺,讓寶寶模仿。

​|培果延伸閱讀:在家提升孩子語言能力的技巧 



📍19m-22m

孩子在扮演時,會以自己為核心,延伸到其他的主體上,如:幫娃娃刷牙、幫娃娃蓋被子。

此階段的孩子在玩假扮遊戲時,可以結合一個以上的人與玩具,如:將用水壺假裝把水倒到杯子、餵媽媽跟娃娃吃飯。

爸媽可以這樣做:與孩子互動時,可利用玩具與玩偶,以日常活動做扮演遊戲。

​|培果延伸閱讀:小孩都不跟別人玩?遊戲行為發展

 


📍2 歲

開始會扮演重要他人(如:爸爸、媽媽)的行為,或是生活中重複出現的事件。孩子需要使用真實物品或相似的玩具(如:玩具杯子、玩具手機)進行扮演。

爸媽可以這樣做:使用家中成員的物品(如:爸爸的帽子)或仿真家家酒玩具(如:水果切切)進行遊戲,與孩子扮演家中成員或是生活主題。



📍2.5歲

扮演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特定經驗,如:看醫生、老師、購物等等。

爸媽可以這樣做:利用特定情境的相關玩具(如:醫生看診玩具、購物車玩具)與孩子一起遊戲。



📍3歲

孩子在扮演情境中,會呈現出更多生活中觀察到的順序性的步驟,如:先混合製作蛋糕的材料、烘烤蛋糕,切蛋糕分送給大家,最後還會一一收回清洗洗盤子。

爸媽可以這樣做:生活中,多與孩子談談與分析行動的步驟。遊戲時,可以利用「接下來還要做什麼呢?」幫助孩子思考下一個步驟。



📍3歲到3.5歲

孩子開始會玩娃娃屋,且表徵能力提升,可以利用「替代物」來進行扮演活動,如:積木當成奶瓶餵寶寶。

爸媽可以這樣做:在遊戲時,家長可以示範利用積木假裝成其他功能性的生活物品,如:用積木假裝成電話打給爺爺。



📍3.5歲到4歲

幼兒會利用語言或透過積木等相關玩具創造出場景或道具(如:用積木建蓋出一個3D的場景)。孩子開始會計劃腳本內容,能夠假設未來事件或沒有經歷過的事件。

爸媽可以這樣做:利用建構性玩具,即可以組裝、拆解、堆疊並變換造型的玩具,如積木、磁力片、雪花片等,與孩子建構一個喜歡的場景,並加入一些玩偶、動物模型進行扮演遊戲。家長在過程中可以提出假設性的提問,幫助孩子思考與解決,如:動物園蓋好了,那突然地震怎麼辦?

​|培果延伸閱讀:孩子玩積木的七個階段



📍5歲

更清楚的扮演計畫、角色劃分及道具規劃,更完整的社會戲劇劇情。孩子這時能與其他同儕進行合作扮演。

爸媽可以這樣做:觀察孩子之間的討論及遊戲,適時提供可以幫助孩子情境腳本更完整的建議。


參考文獻

Westby, C.E. (1980a). Assessment of Cognitive and Language Abilities

Westby, C. E. (1980b). Assessment of cognitive and language abilities through play. Language, Speech, and Hearing Services in Schools, 11(3), 154-168.

Through Play. Language, Speech, and Hearing Services in Schools, 11, 15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