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乖乖吃飯?建立用餐行為這樣做
「小朋友一到吃飯時間,就跑給我追🏃」
「每次都邊吃邊玩,一餐吃一小時以上怎麼辦🤷」
相信許多家長在帶小孩的過程中,多少會遇到一些與孩子進食有關的教養問題。到底要怎麼建立孩子良好的用餐習慣呢?
在開始說明建立良好用餐行為的方法前,需要先請各位家長自我檢核一下,看看自己是否默默增強了孩子錯誤的用餐行為:
- 沒有固定用餐時間
- 沒有固定的用餐地點
- 孩子吃東西的時候,旁邊充斥分心物(電視、平板、玩具)
- 與孩子進行利益交換(吃完就能玩手機)
- 脅迫孩子(不吃玩具沒收)
- 吃飯時逗弄孩子(比賽誰吃得快、邊吃邊玩)
- 強迫中斷孩子原本在做的活動
- 擔心孩子餓,餐間給零食
- 怕孩子弄髒,總是由大人餵食
- 孩子表示飽了,仍會說「再一口、最後一口」
如果上述的檢核項目中,打勾的項目超過5項,而且孩子有用餐方面的問題,可以參考以下三個方向進行調整:
👉用餐環境安排
1. 在固定的時間用餐,且一餐掌握在30至40分鐘,以利孩子建立生理作息
2. 固定的用餐座位,讓小孩知道坐在這個位置上就是要來吃飯🪑
3. 減少會讓孩子分心的物品,如:不要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
4. 陪孩子一起用餐,營造良好的用餐氣氛,大人作為良好模範👪
👉培養主控權及製造飢餓感
1. 讓孩子自己吃。長期由家長餵飯,容易使孩子認為吃飯是別人的事,自己只是配合完成任務
2. 在餐與餐之間不給零食,避免孩子攝取過多糖分,且血糖稍低的狀態有助於生長激素分泌
3. 如果孩子表示飽了,不強迫孩子吃完,尊重其自主意識,避免讓孩子將吃飯連結負面感受
4. 提前提醒用餐時間快到了,讓孩子能慢慢收拾玩具及調適情緒:「長針到11要開始收了唷, 因為到12的時候要準備吃飯了」
👉提高吃飯動機與興趣
1. 孩子做出符合用餐情境下的良好行為時,可給予適當口頭讚美👏
2. 與孩子一同發想菜色🥪🥙🥘🍜或給予選擇(今天想吃麵還是飯?)
3. 變換菜色、烹調方式或食物型態🍙(如:用可愛形狀的壓模)
4. 讓孩子參與烹煮或備餐,如幫忙擺放碗筷、攪拌蛋液、剝四季豆,增加儀式感與參與感
如果常追著孩子餵食、邊吃邊玩或利誘脅迫,容易影響孩子的專注力與自主意識,且讓孩子認為吃飯是一件可以用來「談條件、要求好處」的事情,所以要盡量早點讓孩子練習自己吃唷。
而且透過自主進食,還可以促進孩子的手、口、眼相互協調,對手部精細動作與感官知覺的協調也有積極作用呢!
📢 針對用餐行為規範的建立,家中成員需規則一致,有人破壞規會使用餐行為無法正確建立呦!
|培果延伸閱讀:討厭刷牙洗臉、偏食不愛咬?來做口腔減敏按摩吧
|培果延伸閱讀:孩子嘴開開、常常流口水?六個唇部運動
|培果延伸閱讀: 孩子構音不清楚、吃飯超級慢?來做做十個舌頭運動
參考文獻
Benton, D. (2004). Role of parent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food preferences of childre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obes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8(7), 858-869.
Lafraire, J., Rioux, C., Giboreau, A., & Picard, D. (2016). Food rejections in children: Cognitive and social/environmental factors involved in food neophobia and picky/fussy eating behavior. Appetite, 96, 347-357.
Nicklaus, S., & Monnery-Patris, S. (2018). Food neophobia in children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parental feeding practices/style. In Food neophobia (pp. 255-286). Woodhead Publishing.